关键词:
布比卡因
英脱利匹特
脂肪乳剂
高效液相
心肺复苏
肾上腺素
摘要:
局麻药中毒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系统衰竭,近来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报道脂肪乳剂能快速逆转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在体动物实验和离体心脏实验均证明脂肪乳剂能加快心脏功能的恢复,越来越多的临床病例报道脂肪乳剂成功复苏局麻药导致的心脏停搏,以及快速治疗局麻药中毒导致的中枢神经症状。目前脂肪乳剂救治局麻药中毒的研究还有以下两个问题:其一是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可能的作用机制为“脂肪池机制”和“代谢机制”;其二是脂肪乳剂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的救治效果还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解决这两个问题。 第一部分脂肪乳剂预处理对布比卡因致兔心脏停搏的影响和机制目的:研究脂肪乳剂预处理(给予布比卡因之前输注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导致新西兰大白兔心脏停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方法:1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别分为A、B两组,每组7只:A组为林格液预处理组,B组为脂肪乳剂预处理组。20%的乌拉坦1.0~1.2g/kg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股动脉穿刺等。麻醉后60min,给予乳酸林格液预处理(A组,n=7)或20%英脱利匹特预处理(B组,n=7),然后推注0.75%布比卡因***-1至动脉压力波为直线,比较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实验过程监测ECG、HR、BP、ETCO2和动脉血气分析等。高效液相检测心肌布比卡因浓度:采用液-液萃取法,萃取液为正己烷和叔甲醚,流动相为甲醇和三乙胺盐缓冲液,pH值为3.0,色谱柱为Dima C18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为215nm,流速1.0ml/min;流程为称重0.5g左心室心脏组织加入2ml的50%甲醇匀浆,取200μl匀浆液加入100μl4%NaOH涡旋30秒,再加入3ml萃取液涡旋3min,3000r/min离心10min,取有机相2ml于离心管中,水浴35℃下用氮气吹干,干燥的残留物加入100μl流动相涡旋30秒,12000 r/min离心10min,取75μl上层液加入250μl管形瓶中,HPLC系统每次自动抽取25μl检测。 结果:基础血流动力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乳酸林格液预处理组和脂肪乳剂预处理组的MAP分别为96 .4 ? 4.2mmHg和94.4 ? 5.9mmHg (P=0.482),HR分别278 ? 15次/min和273 ? 17次/min ( P= 0.522)。脂肪乳剂预处理组出现室性心律时间和心脏完全停搏时间显著延后于乳酸林格液预处理组(P<0.01)。脂肪乳剂后处理组布比卡因总用量显著高于乳酸林格液预处理组(P <0.01),但两组心肌布比卡因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 结论:脂肪乳剂预处理能降低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脂肪池效应。 第二部分脂肪乳剂后处理对布比卡因致兔心脏停搏后复苏效果的影响目的:观察常规心肺复苏增加脂肪乳剂后处理(给予布比卡因导致心脏停搏后输注脂肪乳剂)对布比卡因导致兔心脏停搏的复苏效果和对肾上腺素用量的影响。 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C、D、E、F四组(n=6),C组为林格液+胸内心脏按压复苏组,D组为脂肪乳剂+胸内心脏按压复苏组,E组为林格液+胸内心脏按压+肾上腺素复苏组,F组为脂肪乳剂+胸内心脏按压+肾上腺素复苏组。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行气管插管,开胸暴露心脏,麻醉后60min时给予布比卡因10 mg/kg致心脏停搏,各组分别给予对应的复苏救治方法。胸内心脏按压每20秒观察自主心律和动脉压恢复,如果平均动脉压≥60mmHg停止按压,按压最长时间30min,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平均动脉压<60mmHg为复苏失败,停止复苏。如果在30min内恢复自主心律,平均动脉压≥60mmHg,继续观察110min, E组和F组在复苏开始后的120min时停用肾上腺素,并继续观察20分钟。每30min根据血气分析给予5%NaHCO3调整pH在7.35~7.45之间。实验过程记录心电图、血压、心率等变化,观察各组复苏效果,记录E、F组肾上腺素用量。 结果:C组和D组在30min内全部复苏失败,E组和F组全部动物均在5min内恢复自主心律和血压,需要肾上腺素持续输注维持血压在80~90mmHg之间。E组4只兔(66.7%)在心肺复苏开始后的120min内先后发生心脏停搏,时间为83.5 ? 12.3 min,而F组仅1只兔在102min时心脏停搏,生存分析显示F生存率高于E组(P=0.0495)。F组肾上腺素用量2.86 ? 0.93μ***-1显著低于E组5.13 ? 1.84μ***-1(P<0.01)。 结论:传统心肺复苏方法联合脂肪乳剂后处理救治布比卡因导致的心脏停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肾上腺素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