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药熏蒸治疗
寻常型银屑病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寻常性银屑病
ELR
PLR
ROC
摘要:
背景银屑病(psoriasis,PA)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仍在进一步研究,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系统药物,光疗,生物制剂及中医中药治疗,只能达到短期缓解,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疾病痛苦。生物制剂短期疗效显著,但费用高,给患者家庭带去严重经济负担,且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观察。目的回顾性分析既往银屑病患者基本资料及用药情况,评价中药熏蒸的临床疗效,为以后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探讨银屑病患者相关发病因素对疗效的影响,为银屑病患者实施慢病管理提供实验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105名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对其病历信息、临床特征、化验结果,治疗过程,病程记录等信息收集记录,制作Excel表格,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1.研究对象:根据纳排标准及不同治疗方式筛选60人,对照组30例,病例组30例。2.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环磷腺苷、维生素C静滴,外用药物为复方氟米松乳膏,凡士林乳膏滋润皮肤;病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疗程2周。结果1.本研究60人,病例组30人,男性21人,女性9人,男/女:2.3:1,年龄在7-78岁,平均年龄(42.07±19.17)岁,对照组30人,男性18人,女性12人,男/女:1.5:1,年龄在8-73岁之间,平均年龄(40.30±17.02)岁。两组患者入院前PASI评分、BMI、年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病程,均无明显差异。2.病例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PASI差值d(P>0.05),满足正态性。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病例组BMI≥24 Kg/m共有14人,占46.7%,18.5≤BMI≤24Kg/m共有16人,占53.3%。BMI正常组与BMI异常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4.在不同性别、不同病程、吸烟与否条件下,病例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病例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中药熏蒸可能提高治疗效果,且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费用低,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应用于临床实践;肥胖降低病人的治疗效果,患者均衡饮食,减重,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利于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研究背景目前尚未有评估银屑病活动程度的通用实验室指标。全血细胞计数(Complete blood count,Cbc)衍生的参数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食道癌等隐匿性炎症和疾病活动性的敏感指标。研究目的本文旨在临床回顾性分析既往银屑病病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Eosinophil/lymphocyte ratio,ELR)化验相关参数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为皮肤科医师在临床诊疗中检测银屑病活动度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了60名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简称病例组)和同一时间段在我院体检科体检且性别、年龄相匹配的8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1.银屑病患者的PLR(P=0.045<0.05)和ELR(P=0.01<0.05)均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显示ELR(B=8.102,P=0.028,OR:3300.691,OR95%CI:2.451~4444155.615)是预测银屑病活动性的指标,ELR每增加1个单位,银屑病患病风险就提升69.1%。ELR是银屑病活动性指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5)和ELR(P=0.01)对预测银屑病活动性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有统计学意义,PLR预测银屑病活动性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599,最佳临界值(critical value,CV)为133.830,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为0.503~0.696,敏感度为46.7%,特异度为73.8%;ELR预测银屑病活动性的AUC为0.627,CV为0.055,95%CI为0.532~0.723,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53.8%。结论银屑病患者PLR和ELR高于健康人群,研究显示ELR是预测银屑病活动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PLR和ELR对银屑病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为皮肤科医师的早期诊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