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发病因素
证候
证素
分布规律
因子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证型及证素研究的现状,总结CAG发病相关因素,归纳CAG证候、证素分布特点,为CAG的中医预防、辨治与调护提供一定借鉴,以期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升。
方法:①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31日与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证相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根据纳排标准筛选后,将文献中CAG的证型研究结果录入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和证素提取,分析证型及证素分布的规律。②搜集2023年4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门诊、住院部、内镜中心,符合标准的CAG患者,将患者的人口及社会学资料、生活习惯、情绪习惯、个人史、家族史、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等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归纳CAG的发病因素、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
结果:①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44篇,提取主要证型9种(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肝胃郁热证、脾胃阳虚证、脾虚气滞证、肝郁脾虚证);CAG与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阶段对比,肝胃气滞证、肝郁脾虚证的分布差异显著;CAG与CAG伴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GIN)阶段对比,脾胃虚弱证、肝胃气滞证、胃阴不足证、肝郁脾虚证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CAG伴IM与CAG伴GIN阶段对比,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肝胃郁热证、肝郁脾虚证的分布差异极其显著;虚实夹杂更多见于CAG伴GIN阶段。②文献研究共提取出病位证素3个(脾、胃、肝),胃在三个病理阶段中的占比最高且均超过50%,脾、胃、肝3个病位证素在三种病理阶段的分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病性证素1 1个(气虚、气滞、热、湿、阴虚、血瘀、阳虚、痰、浊毒、血虚、寒)。阴虚证素的分布在GIN与CAG阶段、GIN与IM阶段比较时差异极其显著;阳虚证素的分布在IM于GIN阶段对比时差异显著。③临床研究共纳入患者122人,四诊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提取出3个主要病位证素(脾、胃、肝),7个主要病性证素(气虚、阴虚、阳虚、湿、热、气滞、血瘀)。聚类分析得到5个证候群(脾胃湿热气滞证、肝胃气滞证、阴虚胃热证、脾胃阳虚证、胃络瘀血证)。因子分析得到8类主要证候(肝胃气滞证、脾胃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困证)。122位患者的主证候分布情况:肝胃气滞证(27.05%)、肝胃阴虚证(25.41%)、脾胃阳虚证(12.30%)、脾虚血瘀证(9.84%)、脾胃湿热证(8.20%)、肝郁脾虚证(7.38%)、脾虚湿困证(6.56%)、气阴两虚证(3.28%)。次证候分布情况:肝胃气滞证(33.61%)、肝胃阴虚证(18.85%)、脾胃阳虚证(9.84%)、脾胃湿热证(9.02%)、气阴两虚证(9.02%)、脾虚湿困证(9.02%)、肝郁脾虚证(6.56%)、脾虚血瘀证(3.28%)。病位证素分布情况:胃(52.46%)、脾(44.26%)、肝(38.52%)。病性证素分布情况:气虚(39.34%)、气滞(34.43%)、阴虚(28.69%)、热(22.95%)、湿(14.75%)、阳虚(12.30%)、血瘀(9.84%)。④证候、证素的分布情况在不同性别CAG患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发病因素相关的患者群体差异不显著:肝胃阴虚证的中年患者多于其他年龄段或其他证候的患者,肥胖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脾胃阳虚证,高糖饮食患者中脾胃阳虚证较多见,经常饮酒的患者亦多见脾胃湿热证,有家族史的患者中另多见脾虚血瘀证,木村-竹本分型为O-1的患者较多见脾胃阳虚证,OLGA/OLGIM分期Ⅲ期患者亦多见脾虚血瘀证。
结论:①CAG主要证候有肝胃气滞证、脾胃阳虚证、脾胃湿热证、肝胃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困证。CAG以脾胃虚弱为发病基础,最常见的证候是肝胃气滞证、肝胃阴虚证。CAG主要病位证素是胃、脾、肝;主要的病性证素有气虚、阴虚、阳虚、湿、热、气滞、血瘀,以气虚、气滞、阴虚、热最常见;肝郁脾虚证及肝、气滞证素更多见于女性患者,脾胃湿热证及热、湿证素更多见于男性患者。②在证候与证素研究中,聚类分析法适用于展现各证候群组间与内部的关系,因子分析法适用于提取潜在的主要证候与证素,并解释患者个体的辨证情况,结合使用这两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有助于提高研究中证候、证素判定的科学性。③本研究为CAG的临床预防、辨治与调护提供了一些参考,对进一步展开CAG发病因素与证候、证素相关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在证候与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