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治未病”
前列腺癌
生物标志物
前列腺癌骨转移
中药
中药活性成分
摘要:
研究目的: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丰富、发展和创新,最终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这也是中医学理论的精髓所在,这一理论与现代医学肿瘤预防“三级预防”理论有很多的共同之处,这使得“治未病”理论在现代肿瘤的防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前列腺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男性的健康杀手之一。因为其起病隐匿,预防困难,用于诊断、治疗的生物标志物较少,治疗方法较其他癌种来说相对单一,治疗副作用较大,抗前列腺癌治疗的相关中药分子机制不明确导致效果不明确,病情较易变化,易于发生转移,预后情况复杂,所以给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巨大影响,心理上、经济上均造成很大的负担,所以积极的预防发病,及时预防疾病性质改变,防止复发转移意义重大。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治未病”理论,灵活运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理论,研究涉及基因,中药活性成分,中药,疾病风险预测等方面,为中医药更好更精准的预防、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理论支持。本研究共分为两章五部分,包括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第一章是文献研究,主要探讨“治未病”理论的历史沿革和丰富发展的历程,以及中医学对前列腺癌病因病机、证型的认识,“治未病”理论与前列腺癌防治的相关性等方面,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可能性。第二章是实践研究部分,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治未病”理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诊断、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部分使用R软件分析GEO数据库中前列腺癌数据集并得到差异基因,使用String和Cytoscape筛选核心差异基因,并通过GEPIA和HPA进一步验证。DAVID进行差异基因的GO分析,通过IPA分析通路富集。综合使用miRTarBase、StarBase、lncBase和GEPIA数据库,以表达情况和预后价值为条件筛选并构建ceRNA网络,cytoscape用来可视化ceRNA网络。其中,利用lncLocator数据库对lncRNA进行亚细胞定位。第二部分是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风险因素。本部分中,基于20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训练数据集和包含50例患者的验证数据集开发了一个预测模型。卡方检验和单因素t检验用于骨转移组和非骨转移组患者的单因素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构建列线图模型的参数的进一步筛选。ROC曲线、c指数、校准曲线、获益曲线用于列线图模型的验证、校准、临床获益评估以及外验证。R软件用于图形的可视化。第三部分是基于“治未病”理论和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探讨临床治疗前列腺癌中药的用药规律。基于《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检测专家共识(2020年版)》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前列腺癌治疗候选基因。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DL≥0.18,OB≥30%的靶点相关活性成分。CytoScape软件计算活性成分度值,并将相关活性成分导入TCMSP数据库获得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候选中药。基于数据挖掘方法获得临床治疗前列腺癌中药,与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候选中药取交集后得到临床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候选中药。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分析临床靶向治疗前列腺癌候选中药的性味归经,以及关联性最高,聚类程度最高的中药药对。CytoScape分析药对相关活性成分得分,得分最高者记为关键活性成分。分析药对相关靶点及关键活性成分相关靶点的通路富集情况。第四部分是基于“治未病”理论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几种常见中药活性成分治疗前列腺癌的机制。在GeneCards、OMIM和PharmGkb数据库中确定经过验证的前列腺癌治疗靶点。DrugBank、TTD、BindingDB、PubChem 和 ChEMBL数据库用于确定姜黄素/紫杉醇/熊果酸的治疗靶点。两者取交集后得到姜黄素/紫杉醇/熊果酸治疗前列腺癌的靶点并进行靶点的GO、KEGG分析。Cytoscape用于筛选核心靶点。AutoDock用于核心靶点与天然产物的分子对接。研究结果:第一章的文献研究发现“治未病”理论源远流长,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最终形成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理论体系。在前列腺癌的防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注意顾护正气,增强体质,养生调摄,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即所谓“未病先防”;其次要注意癌前病变向恶性病变的转化,早期癌病向晚期癌病的转化等,即所谓的“既病防变”;最后经过根治性手术治疗、放化疗达到临床治愈的患者,更应注意顾护正气,防止癌毒卷土重来,即所谓的“瘥后防复”。第二章的研究中,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三大内核“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进行探索,第一部分从“未病先防”入手,经过筛选及验证,共获得了获得9个与PCa诊断和预后密切相关的基因,包括经过HPA验证的4个生物标志物,CENPF、TPX2、TK1和CCNB1,以及5种新型的PCa生物标志物RRM2、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