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脏猝死
复苏
进展
摘要:
背景: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指由于心脏发生心电紊乱或心力衰竭使心脏失去了有效的收缩而发生的猝死。心脏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是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重要问题。自1966年kuller等人确定SCD概念以来,30余年中在心血管病防治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对导致心脏猝死主要疾病冠心病的防治取得了较大进展。冠心病的发病率已有下降,治疗上也有很大的进展,但SCD发生率下降不多,防治收效不大。据文献报道,每年世界各地有成百万的病人因胸痛就诊于急诊科,其中约半数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无Q波心肌梗死( Myocardial infanction .MI)ST段抬高的MI。在所有ACS病人中,约半数在到达医院前死亡。数十年来,急性心梗溶栓治疗病死率降低18%0%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溶栓治疗最大的局限性在于1/2~2/3的急性心梗患者不适宜这种治疗,大多数是由于有禁忌证、入院时间晚、或缺乏具诊断价值的心电图改变。溶栓治疗可不同程度降低SCD,早期同时口服阿斯匹林使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提高至25%,同时再加用肝素未显示效益进一步提高。大型研究未表明任何一种现有的溶栓剂具有明显的优势。长期阿斯匹林治疗使心梗后患者的总死亡率降低25%。由于可同时预防非致死性心梗和中风,心梗后常规用阿斯匹林是有依据的。虽然抵克力得(ticlopidine)不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存活率,但由于其可降低中风发生率,故不能应用阿斯匹林的患者应使用抵克力得。与抗血栓治疗相比,长期抗凝治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可为今后急救工作提供必要的客观数据和方法。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猝死为首发症状,并确立治疗方案。
方法:即刻电除颤与短暂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 CPR)后立即电击除颤及CPR。凡电击病例均获得SCD时心电图(EKG)资料。持续心电观察,反复电复律,采取了适时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直至恢复稳定的有效灌注。
结果:17例SCA为主要表现的AMI患者接受即刻电除颤治疗(≤3min)的9例,存活5例。短暂CPR后除颤(≤5min)的4例,存活1例。单纯CPR 4例,无1例存活。抢救存活率为35%。SCD患者当由VF转变为有效灌注心律时,6例患者EKG均示为AMI(广泛前壁)抢救期间反复发作VF,反复电击,最多者电击21次。
结论: ***是导致AMI后发生SCD的主要原因。***型SCD发生后的即刻电击除颤是最佳的处理。***型SCD发生后的瞬间,这些患者在3-5分钟内得到旁观者的CPR和随后早期的电击除颤,可使生存率增加。4.溶酸治疗是恢复心肌灌注的确切手段和治疗心梗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