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月经后期
相关因素
中医证候
中医体质
Logistic
摘要:
目的:本次调查旨在探究月经后期中医证型与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月经后期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月经后期组(病例组)及月经正常组(对照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两组数据比较总结有统计学意义的发病相关因素、体质分布。然后运用统计学软件分别统计分析病例组的中医证候与发病相关因素、中医体质间的相关性。结果:1.相关因素:月经后期组与月经正常组在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初潮年龄、妊娠次数、人工流产次数、宫腔操作(不含人流术)次数、睡眠质量、饮食情况、情绪、生活压力、母亲月经后期情况、运动情况、减肥史、经期寒冷刺激方面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婚姻状况、性生活史、分娩次数、吸烟、饮酒方面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月经后期中医证型:此次调查中按分布比例由大到小:肾虚证61人(30%)、痰湿证40人(20%)、气滞证39人(19%)、血寒证33人(17%)、血虚证27人(13%)。3.中医体质:本次调查中月经后期组平和质37人(18.5%)、偏颇体质163人(81.5%),月经正常组平和质96人(48%)、偏颇体质104人(52%)。按主要偏颇体质分布比例由高到低:月经后期组:阳虚质(24.5%)、痰湿质(17.2%)、气郁质(14.7%)、气虚质(14.1)、血瘀质(11.1%)、阴虚质(9.2%)、湿热质(6.1%)、特禀质(3.1%)。月经正常组:气虚质(29.8%)、阳虚质(24.0%)、气郁质(13.5%)、阴虚质(12.5%)、痰湿质(9.6%)、湿热质(5.8%)、特禀质(2.9%)、血瘀质(1.9%)。月经后期组和月经正常组在平和质与偏颇体质、主要偏颇体质分布情况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相关性分析:4.1月经后期中医证候与体质:阳虚质以血寒证多见,痰湿质以痰湿证多见,气郁质以气滞证多见,且阳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与各证候的分布相关,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4.2月经后期证候与相关因素:证候与初潮年龄:两两比较,肾虚证比血寒证初潮年龄晚(P<0.05),血寒证较除肾虚证外三种证型初潮年龄早(P<0.05)。证候分别与WHR、BMI、生活压力、运动情况、人流次数、经期寒冷刺激、母亲月经后期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饮食情况、睡眠质量、减肥情况、情绪、怀孕次数、宫腔操作(不含人流术)次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上述与证候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设定为自变量,对每个证型分别做二元Logistic统计学分析:肾虚证相关因素:初潮年龄(OR=1.671,P=0.002<0.05),回归系数B=0.513,为正值。血寒证相关因素:经期寒冷刺激(1)(OR=3.934,P=0.004<0.05),经期有寒冷刺激相比较无寒冷刺激,其OR值和95%CI分别为3.934(1.569,9.869)。血虚证相关因素:流产次数(OR=2.007,P=0.002<0.05),回归系数B为正值。气滞证相关因素:生活压力(1)(OR=4.227,P=0.040<0.05)、95%CI(3.209,45.899);生活压力(2)(OR=12.109,P=0.000<0.05)、95%CI(3.209,45.899);痰湿证相关因素:WHR(P=0.021<0.05)、运动(1)(OR=0.030,P=0.001<0.05)、95%CI(0.007,0.130);运动(2)(OR=0.012,P=0.000<0.05)、95%CI(0.002,0.067)。结论1、发病相关因素:与过高的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初潮年龄、经期寒冷刺激、睡眠质量差、偏食、不良情绪、生活压力大、母亲月经后期、过少运动、减肥有关。与婚姻、性生活史、分娩次数、吸烟、饮酒无明显相关性。2、中医证型:月经后期证候以肾虚证最多。3、中医体质:偏颇体质易患月经后期,主要偏颇体质中阳虚质最多,其次为痰湿质、气郁质,兼夹偏颇体质痰湿质最多;月经正常组主要偏颇体质气虚质最多,兼夹偏颇体质气郁质最多。4、相关性:肾虚证:肾虚证与气虚质、血瘀质关系较为密切,初潮年龄与肾虚证呈正相关,且肾虚证初潮年龄较其余四种证型晚。血寒证:与阳虚质关系较为密切,经期有寒冷刺激较无寒冷刺激导致血寒证的风险大。血虚证:流产次数与血虚证呈正相关。气滞证:与气郁质、痰湿质关系较为密切,与特禀质有一定关系,生活压力一般和较大比生活压力较小导致气滞证的风险大。痰湿证:与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关系较为密切,与特禀质有一定关系,WHR与痰湿证呈正相关,经常运动和偶尔运动均较几乎不运动导致痰湿证风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