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伐桑枝
添加剂组合
青贮
发酵品质
微生物多样性
摘要:
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剂组合对两伐桑枝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两伐桑枝饲料化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将新鲜两伐桑枝粉碎至0.3 cm以下,自然青贮作为对照组(CK),试验组分别添加米曲霉+植物乳杆菌(T1组)、米曲霉+植物乳杆菌+糖蜜(T2组)、米曲霉+植物乳杆菌+糖蜜+纤维素酶(T3组)和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T4组)进行青贮,每组3个重复。青贮45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1)与CK相比,T3组的粗蛋白(CP)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T1、T2、T3组酸性洗涤木质素(ADL)、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显著低于CK组和T4组(P<0.05),而T3组又显著低于T1、T2组(P<0.05);T3组多糖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T4组(P<0.05)。(2)T1、T2、T3组pH显著低于CK组和T4组(P<0.05);T3组的氨态氮(NH_(3)-N)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T1、T2组的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CK组和T4组(P<0.05),T3组又显著高于T1、T2组(P<0.05),T1、T2、T3组均未检测到乙酸(AA)和丁酸(BA)。(3)Alpha多样性指数以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T4组)物种数量最丰富,多样性水平高。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以T1、T2、T3组显著高于CK组和T4组(P<0.05),T3组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最高(93.27%),CK组的相对丰度最低(11.81%);T1、T2、T3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均显著低于CK组及T4组(P<0.05),CK组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最高(87.04%),T3组的相对丰度最低(4.17%)。CK组的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相对丰度极低(0.85%),T1、T2、T3组以植物乳杆菌为主,相对丰度依次为88.19%、87.67%、90.52%,T3组的植物乳杆菌相对丰度显著高于T1、T2组(P<0.05)。综上可知,在添加米曲霉+植物乳杆菌的基础上添加糖蜜或糖蜜+纤维素酶均能改善两伐桑枝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引起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减少有害微生物的数量。添加饲用复合微生物制剂,青贮桑枝菌群多样性高,但部分腐败菌未得到抑制。综合考虑,以两伐桑枝添加米曲霉+植物乳杆菌+糖蜜+纤维素酶青贮效果最佳。